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使两者有机融合,需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时间维度:在学期间不断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培养全过程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文化基因、凝聚思想共识的必然举措,是开展国民教育的必要内容。新加坡政府1991年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五项内容作为共同价值观的基础,并通过国民教育等多个途径进行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当前全社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培养、践行核心价值观。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结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不同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有效传授给学生”。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正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及教学一体化研究,着力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和目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在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各阶段,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中。要做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分工明确,形成紧密联系的内容体系,从而让思政课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要着力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质量提升体系。在落实本科生在学期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断线的政策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开设相关专题,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目标,更好地履行教师对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职责。
空间维度:校园内外全覆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学生学习全场域
1.在课程教学场所进行教育。一是通过思政课教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精神贯穿于各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满足于个别章、节、目内容的讲解。二是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又要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协同教育。
2.在校园文化空间进行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一是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功能,将其内容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之中,通过这些载体进行宣传、传承。三是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功能,将其要求纳入校园制度文化之中,形成科学的舆论引导。四是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功能,通过践行核心价值观,推动校园行为文化的发展。
3.在校外实践地域进行教育。一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二是利用实践教学时间或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4.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教育。一要加强校园微文化生态建设。充分掌握微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微文化,努力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二要创作一批优秀网络文化产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其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例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情系老区,筑梦青春”暑期实践队根据江西瑞金华屋红军村“17棵松”感人故事制作的《青松在 我就在》教学微视频,受到学生广泛好评。三要建设一批课程网站、专题网站,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显性平台。四要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强化网络舆论引导,过滤网络不良信息,以高品位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五要利用学习强国、易班网等网络平台、资源开展教学,鼓励思政课教师在这些平台上建课、开展教学与展示,引导学生在线沟通交流、互动学习。
理论维度:理论阐析新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高度
1.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前的思政课教学要向大学生阐析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成果;要引导学生掌握好这一思想武器;要努力增进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2.在思政课教学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迎战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一是在个别领域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倾向,以致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二是社会上还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思想倾向;三是西方敌对势力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傲慢论”等奇谈怪论威胁着我国的和平崛起。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思政课教学要着重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化思潮,整合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工作。“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着力实现认知、认同、践行的递进教育目标,给大学生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引导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要不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广大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作,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劳动、讴歌奉献的精品力作。例如,河北大学师生创作的微电影《幸福阳光》《幸福阳光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增强学生认知幸福、创造幸福和传递幸福的能力,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这些优秀作品深受学生欢迎,被人们广为传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些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传播了真善美,弘扬了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
5.建设学生理论社团,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品牌项目,实现学生课外实践的理论提升。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史观,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内省到道德养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例如,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的榜样力量催人奋进,促使农科大学生们矢志兴农,永扎深根。当前有的学生社团活动娱乐性、群众性强,但理论性、学术性不够,要建设学生理论社团,引导学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澄清错误的理论认知,形成正确的理论观点。当前有的院系辅导员积极组织各种学生活动,但稳定性、品牌性、长效性不够,可通过建设特色品牌项目使之固化下来,并赋予文化内涵,进行理论提升,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实践维度:实践引领新气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广度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规定,从本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建立了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由“铭记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在心中”“红色文化伴我行”“感知红色文化”“再现红色文化”五大教学模块组成,着力推进多种形式的教育创新,力求实现实践育人、体验教育、仪式教育、共享教育、美育教育的多元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各个模块、各种形式,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自觉接受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2.把思政课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三位思政课教师指导“情系老区,筑梦青春”实践队,将思政课堂开设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摇篮瑞金、长征出发地于都以及乡间田野上,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历史现场体验结合、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此次实践,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受教育,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和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革命传统。指导教师表示,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去,在真实的革命场景中进行教学,有很强的震撼力、感染力,学生的学习更为积极、主动、自觉,大大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明建设活动之中。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实现认知、认同的基础上,重在见行见效,做到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创建活动,如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的建设与评比,南粤优秀教师、学校师德标兵、优秀学生的选拔与表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之中。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往往是刚性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柔性的,做到刚柔并济,是推进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其各项管理制度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气神”。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划定了师生行为红线,为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和价值导向,有利于推进校园内良好人际关系和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GD16XJY01)、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2016MZXY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访问学者)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