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方向如何?
这一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人工智能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发、系统管理与维护等能力,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开发、系统集成与运维、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一专业接续的本科专业是人工智能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等。
这意味着,专业毕业后学生可以继续升入本科院校,进一步在人工智能领域学习深造。
就业岗位主要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及其应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例如从事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开发与测试、数据处理、系统运维、技术支持等工作。
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能目前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人才需求增长迅速,但市场上人才的供应还没有跟上,求职者对同一岗位的竞争不那么激烈,薪资也水涨船高。根据互联网招聘平台的统计数据,2017年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岗位薪酬排名中位列第三,平均薪酬在20K以上。
而且和传统技术岗位相比,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在不同经验阶段都提供了较为优厚的薪酬,一个应届毕业生进入人工智能行业,平均可拿 9k,可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高职院校建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问题
人工智能学科在我国立足尚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现实问题,学校在专业建设上也面对一些挑战。
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的高职校都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甚至同质化现象严重。一些职校依旧是采用原有的机器学习课程外加“智能机器人”的课程体系。部分高校在教学体系中加入深度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课程设置中却分散杂乱,甚至部分的核心内容被拆分辅修课程。
此外人工智能师资团队的缺乏是高职校AI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除我国几所重点院校以外,其余各大学、高职院校都缺乏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师资力量,外聘教授的方式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难以形成高校自身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对策
对于高职院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健全人工智能学科布局。
具体而言,一方面加强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这些相关学科不仅包括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量子科学、数学等理工学科,而且应关注到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要能够充分体现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另一方面,重视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从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成立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是大势所趋,所以要先建设好人工智能相关支撑学科,为日后成立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奠定基础。
第二、加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
一方面,加强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继续实施“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结合国家与区域产业实际需求,突出“学科专业设置”能够有效对接“产业发展”,既要优化调整已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又应合理布点建设新的人工智能专业。
第三,加强人工智能师资队伍建设。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熟悉和掌握新型智能技术,并且密切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问题。
第四,注重人工智能课程、教材建设
结合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资源,及时将它们融入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教材,尤其要加快推进建设相关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结合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加强与相关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将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融入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六,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政府和学校要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留学支持力度,鼓励学生赴人工智能领域先进的国家深造,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培养的水平。
虽然新型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有待完善与成熟,但是我们知道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也取得显著的成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人工智能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兴起,将加快培养符合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当地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信息参考:商讯《浅谈当下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方兵、胡仁东:《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本文转载自,原文链接: ,本文观点不代表125jz立场。
评论列表(1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国职教大会精神,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适应《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及相关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强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创新,促进职业教育在新经济、新技术、新格局下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