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概述
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是华南农业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并于2019年12月完成建设。
军事理论课是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培养具有爱国担当,又有报国情怀的青年大学生成为了时代诉求和发展诉求,需要同时发挥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种教育的作用,推动二者共融共同,融合发展。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而不同”,但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无论是作为学科领域,还是教育介质,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同宗同源,都有“交集”的存在,即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逻辑立足基础、现实着眼和目标任务都十分相似,是一个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共同体。把国防教育课作为课程思政的一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防教育的基础,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二、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思路
2019年1月11日,教育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教学,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军事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军情怀感召的主阵地,同时又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把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正向影响,在二者的有机统一、融合结合中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与职责。我们应当将军事理论课纳入“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科学的“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方案。
三、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与创新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
在教学中,我们抓住国家立法的重大公祭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在“中国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等进行专题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二)创新完善军事理论课“三段式”教学模式。
军事理论课“三段式”教学法于2017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此次“军事理论课思政”建设项目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突出了新时代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课程思政特征,使形式更具有时代性,教学方法更新颖、灵活。
第一阶段,理论教学(20学时)。
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突出现代战争特点、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加以剖析:
1、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育的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2、把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学习作为教育的根本。重点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军队建设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
3、把国防法规政策及相关知识学习作为教育的基础。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内容,使其明确国防义务与权利,增强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识。
4、把军事热点分析作为时事教育的主要内容。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每周组织开展军事热点分析,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和时效性,认清国家安全面临的战略环境,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第二阶段,实践教学(8 学时)。
从广州地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实际出发,将参观黄埔军校、防空演练和学雷锋作为指定内容,让学生真正感悟“生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 “革命者来”的民族精神。
师生参观黄埔军校照片
组织开展防空袭、防恐怖袭击、防劫持、防火、防震等逃生演练等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应急避险能力。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8学时)。
这一阶段,在老师指导下开展演讲、辩论,总结撰写心得体会,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融会贯通、拓展创新。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研讨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研讨
学生军事理论拓展活动作业
四、主要成果
(一)系统研究新时代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 “三段式”教学法:理论教学阶段、实践教学阶段、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阶段。
(二)学术成果
1、研究报告:《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研究》
2、按2019《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编写了新时代普通高校军事课教材。
3、2019年8月,荣获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新时代高校军事理论课“三段式”教学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案例(请见附件)。
五、示范和推广情况
一年来,我们与省内外十余所高校开展了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该研究立意新、起点高、创新性强,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对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推动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附: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名单
本文转载自,原文链接: ,本文观点不代表125jz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