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一、内容概述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领悟为主线,在物理知识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实现“以物理人”与“以文化人”的结合,达到了科学性、文学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果获得了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任课教师曾受邀在全国物理教学会议上介绍经验,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聘为文科类物理课程工作委员会委员,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二、主要思路

“课程思政”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但是,理工科课程内容反映事物的自然规律和运行机理,具有客观性,其本身并无明显价值判断。尤其像“大学物理”这类课程,其内容着重于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追求,几乎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如果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人为捏合的成分较多,容易陷入两者的脱节,学生的认可度会降低,教学效果会打折扣。

考虑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而且传统文化也包含了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实践的描述,甚至渗透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领悟。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沟通理科知识和思政内容的桥梁和纽带,开发出文理德深度融合、无缝对接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和深化学科内容,使文和德依附于理的基础更加扎实。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政载于知识之车、寓于文化之所、融于课堂之间。

三、具体措施

1、重构教学内容,实现文理德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找准切入点,以价值引领为导向,有的放矢地关联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素材,以文化之美阐释科学之美、科学之美增益文化之美。

例如,以闻一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对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共鸣,来设置共振知识的教学情境,呈现爱国主义价值观;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来佐证熵增原理,说明自古以来都强调珍惜青春时光;

以《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对量子力学互补原理的支持,来展示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科学思想的启发作用,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宋史》对超新星爆发的描述来引入狭义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促进学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将分子磁针和感应电流给予拟人化处理,重构磁介质磁化和楞次定律教学内容,引领团结和感恩这两种价值观,等等。

另一方面,合理增加难度、拓展深度,开展以材料学为特色的前沿科技内容选讲,把理做深做广,增强对文和德的粘合力和吸附力,夯实文理德融合的根基。

2、“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引导启发──总结回顾──巩固拓展”教学模式

首先,用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描述来营造物理情境或设置物理问题。

其次,组织教学期间,择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阐释物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重点和难点。

再次,运用新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审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描述。

然后就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思政内容展开讨论,必要时教师给予启发,弘扬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末期则就本次教学中的学科知识、文化内容、价值取向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3、开发课程思政资源,让学生实现课内和课外联动、线上和线下配合的全方位学习格局。

建成了“文理趣话”微信公众号,供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理德相互融合的内容;出版了《物理学与传统文化》一书,受到读者欢迎,并被一些高校采用为“文科物理”的教材;发表6篇教学论文,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开展了2项省级课题和3项校级教改课题的研究,相关成果系统化,可操作性强。

四、创新点

1、探索出实施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中的文理德融合,既保证知识传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喧宾夺主;又形成文化与物理的无缝对接,不牵强附会;还实现价值引领的水到渠成,不生搬硬套。

2、探索出培养文理兼通人才的有效方式。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物理课程,让学生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在认识上跨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鸿沟,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3、促进了教学相长的形成。

由于突破了大学物理课程单一知识体系传授的视阈局限,在价值引领中凝炼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升华,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得以形成。

五、取得的效果以及示范推广情况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现了“知识传授——文化传承——价值引领”的三位一体,达到了1+1+1>3的效果:

  1. 一是大学物理教学的效能得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的亲切感和参与度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被激发;
  2. 二是将物理与文化相结合,寓教于乐,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拓展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增添了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3. 三是学生对文理融合而延展出来的课程思政内容较为认可,认为大学物理课内容充实,授课生动风趣,课堂气氛活跃,且问卷调查显示,90.5% 的学生感受到了正确人生观方面的教育、89.1% 的学生认同教师对价值观的引领。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9285.html

(6)
江山如画的头像江山如画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1年2月13日 上午9:12
下一篇 2021年2月13日 上午9:29

99%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4招让你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你是不是每天都很忙,却老是忙而无功?是不是感觉付出很多,得到的却只是老板的责骂?是不是没有一刻空闲,到总结时却说不出所完成的成果? 如果你已身心疲惫,但是一无所获,那么,你可能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没有掌握提高工作效率的正确方法,在无意中浪费了你的生命。 下面的建议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但可以给你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2018年11月9日
    2.1K0
  • 75岁任正非激流勇进:妥协没有出路

    2019年10月25日,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75岁生日。 三十年前,任正非指点江山,“将来的全球电信江山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三十年后,任正非力挽狂澜,代表华为发声:“妥协没有出路,华为最大的特质是坚强。” 在谈及实体清单对华为业务的影响时,任正非表示: 我们大多数最先进的设备没有美国零部件,以前这些设备是有美国零部件的,但是换成我们的零部件以后,设备效率…

    2019年10月28日
    2.4K0
  • 教育部:向高校免费开放2.4万余门在线课程(附22个平台链接)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2月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提出,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 据悉,截至2月2日,教育部组织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制定了多样化在线教学解决方案,免费开放包括1…

    2020年2月7日
    3.1K0
  • 朱惠华:课程思政素材挖掘之人物故事法(视频讲座)

    朱惠华: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理论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材料力学》山东省一流课程团队成员,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包(材料力学)课程主持人,青岛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主讲《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专注于在线教学和课程思政等领域的教学方法创新。曾获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教育部在线教学研究中心“智…

    2022年2月19日
    1.9K1
  • 申报教研课题的“6个不能少”和“6个很重要”

    课题研究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完整严密的课题申报及课题申报表的填写是完成一项课题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简称为“报”课题。在这一部分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具体包括两个“是什么”和三个“为什么”。

    2023年5月11日
    1.3K0
  • 建立健全四大体系 全力推进线上教学质量提高

    特殊时期,守护好线上教学的“三尺讲台”就是守护好防疫工作的一方阵地。学院自启动线上教学工作以来,充分认识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核心和关键是重质重效、同质同效。为此,该校坚持以建立健全网上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督体系、质量追踪体系、质量反馈体系为抓手,多措并举,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线上教学质量提高。 质量保障体系:工作前置 立足源头 线上教学…

    2020年5月12日
    2.9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