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19-2020 春季学期以来,全国学校均以线上教学为主要模式,进行新学期的各项教学工作。线上教学平台多样,操作难简不一,授课效果差异很大。新的形势,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对专业素养还是线上授课等通识技能,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十多年的教师,教授相同的一门课程也已多年。通过近一段时间来的教学,对线上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认识到各方面存在的不足。新的教学形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通过不断地深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下面对本人的一点认知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特点与差别,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过程。
无论传统的线下教学,还是现阶段所采用的线上教学,都离不开一门课程的基本目标与任务,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编排。所有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均应该很好地呼应课程的目标,呼应相关的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我本人所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育科研方法》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实践性较广的课程。它紧密结合当前学生正在进行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在进行这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反思到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正在撰写的论文。本学期的线上课程教学,是在一种突发、紧急的情况下开展的,但新的教学形式,又提供了一个契机,使教师能够多维度的考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如何达成这些目标。
第二,深化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好线上的各类优质资源,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突然而来的疫情,带来很多实际的困难。学生手中没有教材,有些学生家中上网不方便,手机流量、性能有限等等。本人所授的这门课程,在去年秋天泛雅平台对我校教师培训后,便开始一边摸索,一边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这种立体的、高效互动的形式非常欢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体育生不愿意学理论课的窘境。所以在开学前,利用国家开放的众多数字资源,我进一步地充实教学内容,将一些优质的视频、书籍、案例等融合到自己的泛雅平台里。在不断完善平台教学内容、甄选素材的过程中,我时刻思考的问题是:本章节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门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些又是怎样支撑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出于这个考虑,在评价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时,就会关注什么内容适合教?学生是否学得会?学会了有什么用?学生通过丰富的线上课程的学习,逐步产生了对理论课的兴趣,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不断通过平台,进行选人、抢答、讨论、小测验等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发布主题,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法的使用,也很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意识到,学习是每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因而不断的提高注意力,参与程度很高,学
习质量得到保证。
第三,深入、立体的教学互动,使教师也产生不断钻研业务的动力。
关注教学产出,形成一种师生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教师的科研工作。当线上教学的特点被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以后,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就会对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反思。科学研究方法课程,首先教授学生的是某些特定的方法,而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掌握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形成于怀疑、思考、交流和追问。我需要做的是从更宏观的层面,把握学生整体的学习进程。当看到学生对某一问题疑惑的时候,我要做的不仅是告诉 Ta 问题的答案,还有思考问题的路径,更让 Ta 明确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这些教学内容,通过平台的互动都可以较好地达成。
如此,我自身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提高。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专业知识,指导学生的论文研究,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
课程平台严格准确的数据化分析,完善了课程考核机制,同时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了大量过程材料,积累了量化教学、考核工作的经验。
线上课程平台强大的数据承载能力是线上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掌握和分析这些课程运行数据,能够针对性的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掌握学生学习的成效,及时地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处理、完善。这些数据材料,可以作为后续课程考核的基本过程材料。同时,对学生学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过程,也通过平台的使用得到完善。这些均可服务于学校正在进行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总之,线上教学提供了完善教学的一个契机。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明确教学目标,以产出导向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对于体育理论课程来说,相比较传统面授形式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线上教学要素过多,容易使学生疲劳,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达成度低,也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学效果。这是今后线上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