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的发展
最初程序员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用二进制代码“0”和“1”形式表示的、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称为机器语言。它是一种低级语言,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不便于记忆、阅读和书写。通常不用机器语言直接编写程序。
在机器语言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汇编语言,它可以将机器语言用便于人们记忆和阅读的助记符表示,如ADD、SUB、MOV等。汇编语言适用于编写直接控制机器操作的低层程序,它与机器密切相关,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称为低级语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它是一种与硬件结构及指令系统无关,表达方式比较接近自然和数学表达式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C语言是一种具有很高灵活性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1972年至1973年间,贝尔实验室的D.M.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设计出了C语言,后来C语言又做了多次改进。早期的C语言主要是用于UNIX系统。由于C语言的强大功能和各方面的优点逐渐为人们认识,到了80年代,C语言开始进入其他操作系统,并很快在各类大、中、小和微型计算机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为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
C语言的特点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
它层次清晰,便于按模块化方式组织程序,易于调试和维护。C语言的表现能力和处理能力极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便于实现各类复杂的数据结构,它还可以直接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进行位(bit)一级的操作。由于C语言实现了对硬件的编程操作,因此C语言集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功能于一体,既可用于系统软件的开发,也适合于应用软件的开发。此外,C语言还具有效率高、可移植性强等特点。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计算机不能识别和执行,而需要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通常有编译和解释两种方式。
编译方式是将源程序整个编译成等价的、独立的目标程序,然后通过连接程序将目标程序连接成可执行程序。
解释方式是将源程序逐句翻译,翻译一句执行一句,边翻译边执行,不产生目标程序,在整个执行过程中,解释程序都一直在内存中。
已经编写好的符合C语言语法要求的程序,叫做源程序。
一个C语言源程序从编写到最终实现结果,需要经过编辑、编译、连接和执行四个过程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