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如何进行课程思政-12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工科专业课如何进行课程思政-12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 高校的工科专业亦需要逐渐树立起价值塑造、能力培养、 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课程本身的知识点, 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 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 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全方位的课程思政工作。工科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可以着重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

领略中国智慧:激发学生的中国道路自信和行业领域发展信心

中国制造成就中国道路,中国智造蕴含中国智慧。要培养“中国制造2025”急需的“新工科”人才,首先要引领广大学生对中国智慧和中国道路真听、真懂、真信,只有对中国道路有充分信心,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有准确把握,才能将中国智慧转化为鼓舞自己立足行业主动进步的不竭动力。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

素有“制造业黄埔军校”美誉的上海理工大学,坚持“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该校已成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国际视野开阔、人文底蕴深厚的先进制造业优秀人才的教育高地。

近期,上理工正式推出《智慧中国》“中国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由校内外院士、专家学者、杰出校友等人员组成。该课程分“中国制造与大国崛起”、“中国智造与中国智慧”、“中国创造与中国未来”三个模块,围绕六个专题,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选择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内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并充分领略智能制造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智慧,从而增强大学生立志投身于先进制造业学习,将个人的成才梦有机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认识,并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认同和理论自觉。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二

在一般人眼里,工科就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枯燥深奥的方程式,既缺乏人文环境,又缺乏人文精神。而事实上,理工科不仅重逻辑知识,也重人文思想。试想下,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人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制造业、建筑业就会出环境问题;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人缺乏人文关怀,医疗改革就很难成功;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人缺乏诚信,互联网经济就会缺乏支柱。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胡永红老师认为课程思政不能是假大空的表扬、一本正经的说教,而应该做到情景契合、内容融合,巧妙地结合好当前新闻时讯,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来引导他们感悟、发自内心的认同。

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他是这样来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

今年3月2日《厉害了我的国》正式上映,3月7日是我新学期第一次给学生们上课,课程内容正好是讲信息技术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我结合电影的内容,为同学们列举了中国在上述三个领域内的智慧创造。

工科专业课如何进行课程思政-12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这台由我国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是世界上首个峰值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峰值速度为12.5亿亿次每秒,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秒,一分钟计算能力相当于全世界72亿人同时用计算机计算32年。神威·太湖之光共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神威•太湖之光有三项成果入围超算界的诺贝尔奖——戈登贝尔奖,并凭借其中一项最终获奖。

二是光量子计算机。2017年5月3日,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诞生,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国际学术界称之为“量子称霸”)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量子计算利用量子相干叠加原理,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可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三是量子卫星“墨子”号。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宣布,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活动现场,“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目前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先国际相关技术水平5年,并将在未来10到15年持续保持领先。

四是5G技术。这次 3GPP 确定了华为主导的 Polar 码作为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高通主导的 LDPC 码作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3GPP 定义了 5G 的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大连接物联网 mMTC 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uRLLC,Polar 码暂时拿下的是 eMBB 场景。不过根据华为的实际测试,Polar 码可以同时满足超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场景需求,使现有蜂窝网络的频谱效率提升 10%,与毫米波结合达到 27Gbps 的速率,这一速率创下了中国标准。

我用电影中、现实中的事例告诉学生,中国在信息技术行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追赶者变为领先者。同学们听后都很兴奋,既感叹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进步,也对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有了更大的动力。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三

大学生领略中国智慧,坚定中国自信,除了对行业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和信心,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度,就是要注重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古人的伟大。

胡老师在他的授课中随时注意渗透这一点。比如说在讲计算机的进制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拿中国的成语来作为例子:“屈指可数”是十进制;“掐指一算”是六十进制;“半斤八两”是十六进制,并进一步介绍中国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天干十进制、地支十二进制和中国易经中的二进制。在讲课过程中,我延伸介绍了杆秤的发明、秦始皇“天下公平”的传说以及中国人“短一两损福,短二两损禄,短三两损寿”的诚信观念,谈到了《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学生们觉得很有兴味。

工科专业课如何进行课程思政-12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中华传统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理工科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古为今用”,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道德传承,各种优秀文化思想、精神观念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行业自信。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四

上理工环境与建筑学院张晓东老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运用“环球眼”引导学生长效提升国家认同感。

“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那我们就应该用全球性的眼光去看待大气污染问题。”这是张老师在“环球眼”专栏中常说的一句话。“以每年一次的全球气候大会为例,从13年的‘习奥安纳伯格庄园会谈’、14年的“习奥会谈中美就气候变化问题发布联合声明”,到15年的‘巴黎协议’……其实,每一次大会的实质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它是展现国家实力的平台。”在传达这些国际性会议中专业内容的过程,张老师更想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这样一种信息:这些伟大的历史瞬间都是中国“国富民强”的体现。

工科专业课如何进行课程思政-12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张老师的“环球眼”专栏给了我很多自信。”刚刚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的大四学生胡静依说,“虽然环保这条路不好走,但国家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重视、需要这个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我对国家治理好环境很有信心。”

提升认同感的形式当然也不止一种。研二学生顾竹珺曾留学瑞典,一度认为国外的月亮特别圆,“大家都说国内外大气污染问题差别特别大,但在参加了张老师组织的一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辩论后我才明白,其实所谓排放量,要看历史排放量而不是阶段性排放量。”顾竹珺说,“我懂得了作为一名‘环境人’,应当理性、客观、公正地看待我国的环境问题,并将这种理念传播出去,告诉周围人不要一味地‘埋怨’而应当有所作为,这应该也能算‘爱国’的方式之一吧。”顾竹珺笑着说。

厚植工程伦理:找准理工科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落脚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要做好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对于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办学类型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载体和重点。对理工科高校来说,必须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定位进行对接,并重点聚焦到厚植工程师价值观和工程伦理道德上来。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五

上理工除了将校训“信义勤爱、思学志远”内化为师生为人为学的行动准则,更注重将学校百十年工程教育历程中积淀而成的“厚基础,强能力,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激励代代师生的教风和学风,将工程伦理道德融于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堂教学全过程。

学校重视新生入学第一课,每年邀请学科带头人为新生讲述《工程导论》和为学之道,目前,包括庄松林院士在内,全校为学生开设的工程导论课多达20多门,覆盖所有理工科专业;学校重视聘请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工程创新实践,将工程师价值观和工程伦理教育寓于实践之中

环境与建筑学院张晓东老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经常运用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思考专业课知识点,更深入思考着作为一个“环境人”的责任与使命;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张建国副教授开设的《食品法规与标准》课程,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整个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做坚定的“舌尖上的安全”守卫者,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理学院早在2015年6月就实施了学院课程德育实施方案,组建课程德育教学试点团队,鼓励团队专业教师开设学科通识课程,充分发掘专业课程德育功能并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化学系缪煜清教授这学期不仅开设《化学专业英语》专业课,还开设《分析化学实验》基础课,同时还开设《人类文明与化学》的通识-人文素养课程。通过打通专业课、基础课、通识课之间的壁垒,打通文理壁垒,让学生发现专业科学的真、善、美。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4161.html

(58)
江山如画的头像江山如画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19年11月5日 下午8:18
下一篇 2019年11月8日 下午7:22

99%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一位国家名师的30字真言、5个字发展、4个深刻改变

    理工结合、文工结合、信工结合-新工科 五字成才经:学、思、行、果、趣(五个字发展学思) 30个字明晰传道授业解惑: 德为首、学能通、道则明、学有趣、业方精、术求新、功必高,道解惑,术排难,万事成! 四个深刻改变:教学理念深刻改变、教学内容深刻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深刻改变、考核管理模式的深刻改变。

    互联网 2020年8月26日
    1.9K0
  • 高等教育视域下教学研究项目的选题、培育、申请 与实施及教学成果奖的总结与申报

    开展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 新时期如何聚焦立德树人和金课建设,推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如何申报实施教改项目?课改项目如何结合“课程思政”进行创新研究培育和凝练成果? 为了提升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教研能力,教研课题选题与设计及教学成果的凝炼方法与技巧,探…

    2023年4月19日
    6600
  •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

    一、内容概述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领悟为主线,在物理知识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元素,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实现“以物理人”与“以文化人”的结合,达到了科学性、文学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果获得了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1年2月13日
    5.5K0
  • RobotStudio创建机器人离线轨迹曲线及路径

    任务2-1创建机器人离线轨迹曲线及路径 任务描述: 在工业机器人轨迹应用过程中,如切割、涂胶、焊接等,学会处理一些不规则曲线,通常做法是采用描点法,即根据工艺精度要求去示教相应数量的目标点,从而生成机器人的运行轨迹。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不容易保证轨迹精度。图形化编程即根据3D模型的曲线特征自动转换成机器人的运行轨迹,这种方法省时、省力且容易保证轨迹精度。本任…

    2022年4月27日 互联网
    12.7K0
  • 6个《概率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法及措施

    一、《概率论》课程思政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概率论》 归属单位:数学与信息学院应用数学系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课程性质:全校公共基础课 师资团队:《概率论》教学团队以及慕课团队 二、《概率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思路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的讲话精神,以《概率论》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2021年2月13日
    18.5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江山如画的头像
    江山如画 2021年9月3日 上午8:49

    清华大学物理系 王青 我的课程思政观-高质量建设 2021.3.20
    课程思政的三层次标准:如盐在沙-混合,如盐在水-融合,化学反应生出新产物-化合。

    分散与碎片化问题还比较明显,一流课程目标是铸魂育人,灵魂是课程思政。
    一门课的功能不可能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全部要求,因此在课程思政核心构建方面,重点是依托课程内容,聚焦专业培养目标,从质量和内涵出发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灵魂。
    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只唯实。
    在国内环境下,课程思政如质量不到一定层次,起的是相变负和反的效果
    https://wenku.baidu.com/view/4c30e0e4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1.html

    无数人做无数工作,混合两张皮居多,不系统或无法推广
    课程思政(品格、价值观、使命感)在真实情境中表现为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问题驱动)的高级能力。
    统揽课程关键点-按刘玉斌课程的魂,使课程从标量变成了有方向的矢量。
    规范,引领,表扬,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