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改革面临“路径之争”-评审不合格高校,建设方案将全部推翻

新工科改革面临“路径之争”-评审不合格高校,建设方案将全部推翻

大学新工科改革,正是如火如荼之时。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围绕新工科主题召开的各种研讨会已达1000多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工科专业已有500多个……

但是,根据教育部去年底对国内工科优势高校开展的一项评审,仅38.9%的新工科改革项目推进良好。换言之,六成开展新工科改革试点的高校,进展离预期尚有距离

在日前复旦大学主办的“新工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暨综合性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进展交流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是新工科改革的深化之年。“那些评审不合格的高校,其新工科建设方案将全部推翻,从头开始。”

据悉,教育部还将推出不同类型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示范工程,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供给侧改革。

这一轮改革,比大学更着急的是企业?

不论大学是否愿意,飞速发展的产业革命正推动甚至迫使大学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变革。

盘点历史可以发现,过去三次产业革命都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

伴随第一次工业革命,“保守”的法国大学开始出现工程师学校,并启动英才教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了新大学运动,在这一运动中,牛津、剑桥在办学上的“保守”,使得伦敦大学学院等一批新的大学成为英国优质大学教育的代名词。第三次工业革命促使信息产业大发展,这也使得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巨大变化。据悉,上世纪80年代初,全美每年只有2000多名计算机专业人才从大学毕业,到了90年代末,这一人数超过了8万人。

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等在内的全球知名高校近年已纷纷开启工程教育改革。两年前,教育部也提出了新工科改革计划,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的人才供给方——大学进行改革。

此后,大部分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大学都参与到这场改革中。不过,相比于大学,更着急的是企业。新工科改革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

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就有662家企业支持了总计2.35万个高校新工科项目,企业为新工科改革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82亿元,助推各类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教育部2018年新批准设置的专业点有:机器人工程专业60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50个,智能制造工程专业4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2个,智能建造专业1个,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5个等。

而在2019年高校申请设置的专业点中,人工智能专业38个,机器人工程专业108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33个,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100个,网络空间安全专业36个,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6个等。

然而,过去两年的新工科改革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负责人吴爱华介绍,新工科改革自推出后,就将高校分为三类:一类是综合性高校,一类是工科优势高校,还有一类是应用型工科高校。去年,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对工科优势高校的新工科改革项目开展评审,发现只有38.9%的项目被评为“良好”,另有56.19%的高校只能算是正常开展,还有4.9%的高校项目被评为“差”。

调查发现,新工科改革项目在推进中,最大的阻力是“学校支持不到位”,且学校对产业需求的认识比较模糊。在产学研协同方面,有41%的项目被专家评分为3分(满分5分),个别项目甚至低于3分。

此次论坛上,产业界代表、阿里云相关负责人解航称,去年参加了多场高校人才招聘,但在和大学校长交流时,有些校长直言,学校里的教学内容已经十多年没变过了。“现在的新技术一年甚至会有几次迭代,大学里的教学却十多年不变,这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没有基础科学研究,新工科是无本之末?

新工科改革对于大学来说,最主要是对标未来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新工科改革,究竟是基础科学研究先行更重要,还是培养人才的创新潜质和动手能力更重要——这成为此次论坛争论的焦点,即便是各大名校的校长们,对此也各执一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就认为,没有基础科学研究就不可能有什么新工科改革。他引用钱学森多年前发表的文章称,清华大学太偏工科,北京大学太重理科,而中国缺少的创新人才是介于工科和理科之间的。包信和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年来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两年的数理化生的基础科学学习,两年后再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没有基础科学研究,新工科是无本之末。”

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负责人的看法,和包信和基本一致。

但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发起人李泽湘却持截然不同的看法:“我近年来辅导了不少创业的年轻人,最大的感触是,大学培养出了能够很好地回答老师问题的人,但培养不出发现问题、定义问题,并且能推进问题研究的人,而这是工科人才最主要的能力。如果不会发现问题、定义问题,何谈创新能力?”

李泽湘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该校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调查就发现,大学授课的课时数与学生的成功程度和比例成反比。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计算机本科时,四年学40门课程,学校都认为太多,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目前,国内大学本科的课程数至少60门。比如,清华大学有78门,共178学分;上海交通大学至少61门,共223个学分。

“对工程人才来说,数理固然重要,但是学得再好,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创新缺乏热情,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新工科人才。”——李泽湘说。

毫无疑问,新工科改革将带来大学的变革。“新工科改革必须面向未来发展培养卓越的、有创造性的工程人才,以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需要。”吴爱华说,传统的以老师和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新工科改革的未来走向,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正如很多与会专家所言,大学在教与学上一直有一套惯性思维模式。比如,学生的学习必须有人教,老师对学生开展教学基本是建立在消极假设上的:你不能做,你做不了。再如,学生在课堂基本是被动学习、而且是独自学习,不太和身边的人讨论。此外,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各种“命令”,否则毕不了业。

在吴爱华看来,惯性思维模式下的教学,好比“学生在老师画好的图案里填色。

”而新思维模式下的工程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能不需要其他人教,只需要一些指导;学生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象的事,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创造知识,而学生的学习就是追寻自己的爱好,由此形成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这种全新思维模式下的教与学,才能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着色”。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3674.html

(1)
江山如画的头像江山如画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19年9月16日 上午8:17
下一篇 2019年9月19日 上午10:10

99%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高效团队管理课程二:团队成员的动力、知识、能力、文化、价值观(免费分享)

    团队成员的动力来源 共同愿景 报酬体系 公平与合理 基于团队与基于个人相结合 企业文化 团队成员的知识 了解目标及其意义 了解自己的角色要求与其他团队成员的特点 了解合作及其意义 了解绩效及其意义 了解团队的行为规范 了解团队的行事模式 正确完成任务的模式 正确解决问题的模式 团队角色交往模式 团队成员的能力 多角度思维能力——六个思考帽 沟通技能:表达与倾…

    互联网 2020年5月19日
    1.9K0
  •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使两者有机融合,需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时间维…

    2021年4月27日
    1.5K0
  • 8个值得反复揣摩、回味的经典文案

    文章分享了8个精心设计,富有创意的方案,每一个文案都是值得反复揣摩、回味的经典范本。教你如何写好文案。

    2019年11月25日 互联网
    5.0K0
  • 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关于线上教学的反思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战疫时期“停课不停学”的特殊举措,线上教学模式也从教学的自选动作变成了规定动作,保证了教学活动的连续性。线上教学已历时5周,自己的线上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加强,其中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总结与反思。 一、渠道建设是基础。 线上教学平台的选择要以稳定、易操作为首要标准。同时,就个人经验而言,直播教学要比录播教学效果更好。所以,保障教学…

    2020年4月24日
    2.0K0
  • 申报教研课题的“6个不能少”和“6个很重要”

    课题研究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完整严密的课题申报及课题申报表的填写是完成一项课题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简称为“报”课题。在这一部分主要解决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具体包括两个“是什么”和三个“为什么”。

    2023年5月11日
    5030
  • “教研活动”如何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要求

    ——“教学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录) 一、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一句话就是在组织内部建构“学习型组织”。 (1)这是学校、学院、教研室等层面组织教师群体,在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学习、相互赏识分享、相互借鉴融合、共同改革创新的一个教学研究活动平台,是学校、学院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深化学校教育、学院教学…

    互联网 2020年5月19日
    2.4K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