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有一所学校被不少学者反复提及,它就是1997年成立、2002年开始招生的美国欧林工程学院。这家学院过去几年毕业生的平均起薪高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约20%的毕业生创业,50%的毕业生在著名大学读研究生。而这所学校完全是通过项目来遴选人,并且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要完成25到35个设计项目。
富兰克林欧林学院(Franklin W. Olin College of Engineering或Olin College)是坐落于美国马萨诸赛州Needham(近波士顿)的一所私立本科工程大学。欧林学院以其年轻、小规模、基于项目合作的课程以及由F.W. Olin基金会资助的大额捐赠而著称。
国内的新工科改革究竟是效仿欧林工程学院,还是以两年前启动工科改革的麻省理工学院为参照,亦或是对标在工程教育领域一直保持领先的斯坦福大学?
不少学者提出,新工科改革必须有符合我们自己实际情况的 “中国方案”。而其核心也许在于,大学通过变革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长黄廷祝直言,该校曾经有团队研究了一年多欧林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现根本无法照搬,理科与工科的思维逻辑不同,而欧林工程学院采取的是小而精的人才培养方式,一年招80名学生,一名学生4.5万美元学费,而实际培养成本高达10万美元/年,学校基金会规模达3.5亿美元。这样的投入,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目前都很难做到。
欧林工程学院于2002年录取第一届学生共75人,之后又录取三届,学院于2005年达到完整规模约300人。其极低的录取率(9.6% 2012)和其精英化教育(严格控制每年的学生人数于70-80人之间)保证了其优秀的生源,以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教授有足够的机会交流并学习。
谈及以理科为基础培育新工科的改革路径,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称,该校曾经尝试过,但花费十年却没有成功。“以项目育人,目前学校小范围试点是成功的,但要全面推开,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困难重重。”即便是工科更见长的清华大学,也遭受过同样的失败。
事实上,项目育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相关报告中曾详细阐述过,这是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最有效的方式。
究其原因,不论是先启动基础科学教育,还是实施项目育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新工科改革走向成功的根本推动力。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林健去年调查了美国普渡大学的工科改革,发现学生在教学中拥有相当主导权,包括开什么课,学生都有参与决定的权利。斯坦福大学也是如此。“在知识获取非常方便的今天,大学新工科建设不可能再是老师和学校的自娱自乐了。”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3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