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
和善而坚定——这是正面管教的一个核心理念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个层面
可以把“和善”理解为尊重孩子,“坚定”理解为尊重自己、尊重环境、尊重当时的一个情景。
第二个层面
“和善”就是爱和自由,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坚定”则是给孩子一个规则和界限,树立一个行为的边界,让孩子知道:
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是一名教育学博士,同时还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
她也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
把《正面管教》好好通读了一遍,真的受益匪浅。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
“正面管教”中的“管教”则是以和善、尊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进行沟通,赢得孩子的理解与合作,进而让孩子形成某些价值观念或获得某项技能。
“正面管教”家庭教育体系源自美国,至今已在那里践行了40余年,帮助了无数家庭和孩子获得幸福和成长。它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简•尼尔森和琳•洛 特博士等教育专家归纳和完善。
正面管教的目标
正面管教的所有工具都不是用来改变孩子的行为的,而是通过为孩子创造一个持续鼓励的环境来支持他们成长。这种鼓励的环境带来一个额外的收获,那就是孩子的行为改变了。
鼓励会给孩子带来变化,只有当他们经常感受到充满关爱的支持和帮助时,才能够改变他们关于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信念。鼓励使孩子获得两种重要的人生技能,一是能够主宰自己生活的力量,二是获得享受贡献他人的乐趣。
正面管教工具帮助孩子发展出“我是被爱着的,我是受欢迎的。”和“我有能力,我可以做出贡献。” 两个信念,这是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本质和意义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正面管教工具强调鼓励的重要性。
德雷克斯(Dreikurs)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我们通过鼓励教给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所必备的价值观、品质和生活技能;然而,我们需要避免一个错误的认知:即鼓励可以把玫瑰浇灌成郁金香。正面管教的目标并不是帮助父母将孩子改变成为另外一个人,而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成年人(父母、老师等儿童照顾者)必须清楚,正面管教工具不会立刻改变儿童的信念,即使有时他还真灵验了。
接纳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外界情境的本能反应,就像被打了身体就会痛,睡好了身体就舒坦一样。也许我们不欣赏甚至不赞成孩子一些过激的情绪表达方式,但是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家长接纳孩子的情绪,就等于承认他们对外界情境的反应是正常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进一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以及行为。
举个例子,当孩子要离开游乐场时,大哭大闹着不肯走。此时孩子的情绪可能是舍不得、伤心,行为是大哭和不肯走。我来假设一个母子的对话:
母:抱着孩子,轻声安抚道:“你是不是很舍不得,好想再多玩一会?”
子:大哭,点头道:“呜呜呜呜我不想走。”
母:“我明白,刚才你在这里玩得很开心,你很喜欢这里,现在要走了,你觉得伤心了,对吗?”
子:仍在哭:“嗯,我喜欢这里。”
母:“妈妈知道,妈妈刚才也玩得很开心,现在要走了我也有点舍不得。但是时间到了,我们得走了。这样吧,我们去跟你最喜欢的旋转木马道个别,告诉它你很舍不得它,以后有机会再来找它玩,好吗?”
子:点头。
母子一起去道别,然后离开。
这个例子里,其实孩子舍不得离开的情绪很正常,但是当众大哭大闹往往会让家长难堪。如果家长强行拖走孩子,那么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不被接纳,也失去了一个学习处理情绪的机会。这里的妈妈并没有指责孩子不懂事或者不遵守诺言,而是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还提出一个告别仪式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舍。
当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如果家长总能接纳他们的情绪,孩子会接收到一个信息:“情绪是正常的东西,可以坦然地面对它。”他们会从家长那里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今后遇到情绪时,就会积极地去应对。反之,如果孩子的情绪总是不被接纳,那么孩子就自然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也学不会如何正确地处理情绪。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2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