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8大知识点——附详细实例代码。

目录

1. for – else

2.lambda函数

3.列表推导式

4.列表索引的各种骚操作

5.三元表达式

6.巧用断言assert

7.while语句

8.with – as

1. for – else

什么?不是 if 和 else 才是原配吗?No,你可能不知道,else 是个脚踩两只船的家伙,for 和 else 也是一对,而且是合法的。十大装B语法,for-else 绝对算得上南无湾!

>> for i in [1,2,3,4]:
print(i)
else:
print(i, '我是else')

1
2
3
4 我是else

如果在 for 和 else 之间(循环体内)有第三者 if 插足,也不会影响 for 和 else 的关系。因为 for 的级别比 if 高,else 又是一个攀附权贵的家伙,根本不在乎是否有 if,以及是否执行了满足 if 条件的语句。else 的眼里只有 for,只要 for 顺利执行完毕,else 就会屁颠儿屁颠儿地跑一遍:

>>> for i in [1,2,3,4]:
if i > 2:
print(i)
else:
print(i, '我是else')
4 我是else

那么,如何拆散这对冤家呢?只有当 for 循环被 break 语句中断之后,才会跳过 else 语句:

>>> for i in [1,2,3,4]:
if i>2:
print(i)
break
else:
print(i, '我是else')

2.lambda函数

lambda 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匿名函数(了解js的同学一定很熟悉匿名函数)。匿名函数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呢?就是仅在定义匿名函数的地方使用这个函数,其他地方用不到,所以就不需要给它取个阿猫阿狗之类的名字了。下面是一个求和的匿名函数,输入参数有两个,x和y,函数体就是x+y,省略了return关键字。

>>> lambda x,y: x+y
<function <lambda> at 0x000001B2DE5BD598>
>>> (lambda x,y: x+y)(3,4) 

匿名函数一般不会单独使用,而是配合其他方法,为其他方法提供内置的算法或判断条件。比如,使用排序函数sorted对多维数组或者字典排序时,就可以指定排序规则。

>>> a = [{'name':'B', 'age':50}, {'name':'A', 'age':30}, {'name':'C', 'age':40}]
>>> sorted(a, key=lambda x:x['name']) # 按姓名排序
[{'name': 'A', 'age': 30}, {'name': 'B', 'age': 50}, {'name': 'C', 'age': 40}]
>>> sorted(a, key=lambda x:x['age']) # 按年龄排序
[{'name': 'A', 'age': 30}, {'name': 'C', 'age': 40}, {'name': 'B', 'age': 50}]

再举一个数组元素求平方的例子,这次用map函数:

>>> a = [1,2,3]
>>> for item in map(lambda x:x*x, a):
	print(item, end=', ')

1, 4, 9, 

3.列表推导式

在各种稀奇古怪的语法中,列表推导式的使用频率应该时最高的,对于代码的简化效果也非常明显。比如,求列表各元素的平方,通常应该这样写(当然也有其他写法,比如使用map函数):

>>> a = [1, 2, 3, 4, 5]
>>> result = list()
>>> for i in a:
	result.append(i*i)

>>> result
[1, 4, 9, 16, 25]

如果使用列表推导式,看起来就舒服多了:

>>> a = [1, 2, 3, 4, 5]
>>> result = [i*i for i in a]
>>> result
[1, 4, 9, 16, 25]

 4.列表索引的各种骚操作

Python 引入负整数作为数组的索引,这绝对是喜大普奔之举。想想看,在C/C++中,想要数组最后一个元素,得先取得数组长度,减一之后做索引,严重影响了思维的连贯性。Python语言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个人觉得,在诸多因素里面,列表操作的便捷性是不容忽视的一点。请看:

>>> a = [0, 1, 2, 3, 4, 5]
>>> a[2:4]
[2, 3]
>>> a[3:]
[3, 4, 5]
>>> a[1:]
[1, 2, 3, 4, 5]
>>> a[:]
[0, 1, 2, 3, 4, 5]
>>> a[::2]
[0, 2, 4]
>>> a[1::2]
[1, 3, 5]
>>> a[-1]
5
>>> a[-2]
4
>>> a[1:-1]
[1, 2, 3, 4]
>>> a[::-1]
[5, 4, 3, 2, 1, 0]

如果说,这些你都很熟悉,也经常用,那么接下来这个用法,你一定会感觉很神奇:

>>> a = [0, 1, 2, 3, 4, 5]
>>> b = ['a', 'b']
>>> a[2:2] = b
>>> a
[0, 1, 'a', 'b', 2, 3, 4, 5]
>>> a[3:6] = b
>>> a
[0, 1, 'a', 'a', 'b', 4, 5]

 5.三元表达式

熟悉 C/C++ 的程序员,初上手 python 时,一定会怀念经典的三元操作符,因为想表达同样的思想,用python 写起来似乎更麻烦。比如:

>>> y = 5
>>> if y < 0:
	print('y是一个负数')
else:
	print('y是一个非负数')

y是一个非负数

其实,python 是支持三元表达式的,只是稍微怪异了一点,类似于我们山东人讲话。比如,山东人最喜欢用倒装句:打球去吧,要是不下雨的话;下雨,咱就去自习室。翻译成三元表达式就是:

打球去吧 if 不下雨 else 去自习室

来看看三元表达式具体的使用:

>>> y = 5
>>> print('y是一个负数' if y < 0 else 'y是一个非负数')
y是一个非负数

python 的三元表达式也可以用来赋值:

>>> y = 5
>>> x = -1 if y < 0 else 1
>>> x
1

6.巧用断言assert

所谓断言,就是声明表达式的布尔值必须为真的判定,否则将触发 AssertionError 异常。严格来讲,assert是调试手段,不宜使用在生产环境中,但这不影响我们用断言来实现一些特定功能,比如,输入参数的格式、类型验证等。

>>> def i_want_to_sleep(delay):
	assert(isinstance(delay, (int,float))), '函数参数必须为整数或浮点数'
	print('开始睡觉')
	time.sleep(delay)
	print('睡醒了')

	
>>> i_want_to_sleep(1.1)
开始睡觉
睡醒了
>>> i_want_to_sleep(2)
开始睡觉
睡醒了
>>> i_want_to_sleep('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247>", line 1, in <module>
    i_want_to_sleep('2')
  File "<pyshell#244>", line 2, in i_want_to_sleep
    assert(isinstance(delay, (int,float))), '函数参数必须为整数或浮点数'
AssertionError: 函数参数必须为整数或浮点数

7.while语句

这个就很常见了,几乎是学过一点python语言的小伙伴都会知道while语句的啦,如:

我用while写了一个小的游戏

import random
 
answer = random.randint(1, 100)
counter = 0
while True:
    counter += 1
    number = int(input('请输入: '))
    if number < answer:
        print('大一点')
    elif number > answer:
        print('小一点')
    else:
        print('恭喜你猜对了!')
        break
print('你总共猜了%d次' % counter)
if counter > 7:
    print('你的智商余额明显不足')

8.with – as

with 这个词儿,英文里面不难翻译,但在 Python 语法中怎么翻译,我还真想不出来,大致上是一种上下文管理协议。作为初学者,不用关注 with 的各种方法以及机制如何,只需要了解它的应用场景就可以了。with 语句适合一些事先需要准备,事后需要处理的任务,比如,文件操作,需要先打开文件,操作完成后需要关闭文件。如果不使用with,文件操作通常得这样:

fp = open(r"D:\CSDN\Column\temp\mpmap.py", 'r')
try:
    contents = fp.readlines()
finally:
    fp.close()

如果使用 with – as,那就优雅多了:

>>> with open(r"D:\CSDN\Column\temp\mpmap.py", 'r') as fp:
	contents = fp.readlines()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11250.html

(0)
江山如画的头像江山如画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1月14日 上午9:15
下一篇 2023年1月14日 上午11:46

99%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 推荐!Django 新手入门图文教程

    一、Django简介 百度百科:一个开放源代码的Web框架,由Python语言编写…… 重点:一个大而全的框架,啥都替你考虑好了。 1. web框架介绍 具体介绍Django之前,必须先介绍Web框架的概念。 Web框架: 别人已经设定好的一个Web网站模板,你学习它的规则,然后“填空”或“修改”成你自己需要的样子。 一般Web框架的…

    2023年1月24日 编程开发
    1.4K0
  • 输入python显示不是内部命令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问题原因:没有将python的安装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中。 解决方法: 首先在桌面上右键点击“此电脑”,选择“属性”,弹出系统界面选择“高级系统设置”,进入系统属性界面后在“高级”选项中选中“环境变量”。 然后在“系统变量”中找到变量Path,双击Path变量进入编辑界面。 接着在编辑环境变量对话框中点击“新建”,添加Python的安装路径,之后一直点确定即可…

    2023年5月18日 编程开发
    1.7K1
  • IntelliJ IDEA 设置代码提示或自动补全的快捷键 (附IntelliJ IDEA常用快捷键)

    IntelliJ Idea 常用快捷键列表 Alt+回车 导入包,自动修正Ctrl+N  查找类Ctrl+Shift+N 查找文件Ctrl+Alt+L  格式化代码Ctrl+Alt+O 优化导入的类和包Alt+Insert 生成代码(如get,set方法,构造函数等)Ctrl+E或者Alt+Shift+C  最近更改的代码Ctrl+R 替换文本Ctrl+F …

    2020年8月20日
    2.7K0
  • 卷积神经网络 数据维度计算公式:输入输出关系、输出维度

    假设你有 5 个大小为 7×7、边界值为 0 的卷积核,同时卷积神经网络第一层的深度为 1。 此时如果你向这一层传入一个维度为 224x224x3 的数据,那么神经网络下一层所接收到的数据维度是( )。 A.218*218*5 B.217*217*8 C.217*217*3 D.220*220*5 在进行深度学习训练时,优化器会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

    2022年9月22日 编程开发
    8.9K3
  • Tkinter(Python GUI编程)从入门到精通(一)

    什么是Tkinter 一个 GUI 程序一般由窗口、下拉菜单或者对话框等图形化组件构成, 通过鼠标点击菜单栏、按钮或者弹出对话框的形式来实现人机互动,从而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让“冰冷”的程序变得有“温度”。 注意:GUI 这一概念并非 Python 语言独有,它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概念,比如使用 C/C++ 语言开发的 Qt、GTK、Electro…

    2022年8月20日
    2.1K0
  • JSP制作后台登录页面:login.jsp

    设计数据库employee,manager表,字段:user_id (主键,自增1,int类型),user_name, password 创建数据源:employee_dsn 制作登录页面login.jsp 登录页面 login.jsp代码: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

    2020年12月6日
    3.6K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