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课程思政,一场建构意义的旅程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为知识建构意义”
“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动物吃饭是为了活着,人吃饭是为了更好的有意义的活着。人比动物优越,人为自己的活动赋予意义,从而让自己所有的活动成为有意义的生活。
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头也没抬、不耐烦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第二个工人停下手里的活儿,认真地回答:“我在建设一栋大楼”。第三个人停下工作并站起来,把大手一挥,自豪地说:“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的管理者。
同样的一份活儿,有的人把它当成“上班挣钱,养家糊口”不得不干的工作,越干越龌龊;有的人把它当成“改造世界,实现价值”的事业,越干越伟大。
同样的一门课,有的人把它当成“自己挣工分,学生挣学分”的手段,越教越没劲儿;
有的人把它当成“传播真理,塑造新人”的千秋伟业,越教越带劲儿。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沙粒里本无“世界”,树叶里也本无“天堂”,世界和天堂从哪里来?是诗人赋予的。“一课一大道,一讲一明灯”。专业知识和技能里本无“人生大道”与“指路明灯”,它们从哪里来?需要我们老师来赋予和建构。
“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地理事物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结果,比如一座城市的形成,可能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在考察某一地理事物时,要有综合分析的眼光,把握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地理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有发生、发展的过程,比如城市的发展就可能经历了从村落到城镇,再从城镇到城市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考察某一地理事物时,还必须有动态分析的眼光,探究它的变化历程。”(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一册)
看,他为“地理”赋予了“世界观”意义——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地理”。
“你可能曾经因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喜爱数学,因为遭遇到失败而畏惧数学,甚至因为面临智力的挑战而对数学爱恨交加……事实上,这些都是每一个学习数学的人一定会经历的过程,包括那些成功的数学家。”(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一册)
看,他为“数学”赋予了“人生观”意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成功与挑战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要用积极地心态对待数学与人生。
“偏微方程就仿佛每个人的人生,充满了矛盾,但只要抓住主要矛盾,问题就迎刃而解。”(复旦大学锡麟教授)
听,他把数学教出了哲学之味、人生之道。
哲学让地理课更有深度,人生让数学课更有温度。
课程思政,就是要为你的课建构更高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要为你的每一堂课赋予更崇高的使命与责任。
如果一个教师只为自己而教,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专家、名师,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马克思);
如果一个学生只为自己而学,他也许能够考100分、拿奖学金、上研究生,然而他感受到的只有“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马克思)。“我们或许没有显赫的背景,但我们可以有奋斗的背影”,我们或许没有“双一流”的层次背景,但我们可以有对工作、对课程的“一流认知”和“一流行动”。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1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