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中关于理学、工学类课程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这样一段描述:
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那么,如何把科学伦理、工程伦理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呢?
“课程思政认知升级与设计创新”工作坊中,举过一个“软件编程”课程“伦理困境讨论”的教学案例:
场景1:在高速公路上,你驾车前行,前方是一辆大货车,左侧是一辆SUV,右侧则是一辆摩托车。突然,前方大货车上的货物松动脱落,你的车没有办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制动。
你的选择有三个:
A:直接撞上前面的货车或其脱落的货物(牺牲自己);
B:撞向左侧的SUV(双方不同程度受损,自己损伤程度大于SUV);
C:撞向右侧的摩托车(双方不同程度受损,保全自己,牺牲摩托车)。
场景2:一辆无人驾驶汽车遇到突发状况,假定有两种方案:
A:无论刹车与否,保持方向会导致车外 3 人死亡;
B:拐弯会撞到护栏导致车内 1 人死亡。
场景3:有10个人在违规横穿马路,旁边有1位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走在非机动车道上,假定当无人驾驶车辆遇到无法避免的碰撞,只有两种选择:
A:撞向10个违规的行人;
B:撞向那1个守规的人。
场景4:一辆无人驾驶汽车遇到突发状况,假定只有两种方案供选择:
A:左打方向盘躲避前方障碍物,会撞上一个戴头盔的电动车驾驶员;
B:右打方向盘躲避前方障碍物,会撞上一个未戴头盔的电动车驾驶员。
如果是有人驾驶车,司机做出何种行为,都只是应激反应,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并非经过大脑思考而做出的决定。但对于无人驾驶的智能车来说,它是在执行程序中的一个算法,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优化撞车”。如果你是程序设计师,遇到以上这些情况时,你会如何编写程序,做出哪种选择呢?
网上这种关于智能车编程困境的讨论有很多。
“伦理困境讨论”是一种普适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法,也是西方教育者在“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法之一。
下面我们看几位国外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一、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一起看看安妮 · 爱丽丝(Anne Alesis)教授是如何教授“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等“思政”内容的(案例来源:http: //www. amstat. org/profession/index. cfm?fuseaction ethicalstatistics)。
Anne Alesis教授决定将“解决道德困境”作为演讲的预热,讲讲统计学中道德的角色。
她向学生说起自己还是研究生时碰到的情况:(点评:故事化教学,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讲别人的故事不如讲自己的故事。)
她有个同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担任论文委员会主席的助理研究员。该主席与一家大型制药公司签有合约,负责为该公司的其中一样产品提供统计分析。他对学生说:“数据就在那,无论怎么分析,结果一定要好。”(点评:情景创设,无情景无思政,真情景才有真意义。)
教授将困境摆出来后,她让学生静静思考如果他们碰到相似的情况时会怎么做,然后让他们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下来。(点评:让学生自主建构,有效输出是最有效的学习。)
她收集好纸片,然后把学生分成人小组,互相讨论各自的回答。在讨论中,她让学生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哪个决定是道德的(这很明显),而是要放在个人在努力做到行为道德时所面临的挑战。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她会对回答进行追问、跟踪。(点评:平庸的老师说教,合格的老师解释,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引导。这叫“合作学习、引导教学、师生共创”)
她在之后的演讲中分享了合成数据,然后谈到了国家统计系统中一系列成文的道德违背事例,并在结束时布置了基于美国统计协会的“统计实践道德规范”的家庭作业。
二、“新生研讨班:学习技巧和个人发展”课程(类似国内的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涯教育课程)案例
该跨学科课程有几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向大学一年级学生介绍学术圈的价值和标准。为了让她的学生对学术诚信有所了解,这位老师准备了一份她写的半页纸案例并分发给全班。
该案例关注的是一位名叫安妮的大学生和她的室友芭芭拉。芭芭拉告诉安妮她打算帮她男友参加一节理科必修课的期末考试(通俗讲就是“替考”),那堂课安妮也参加了。该评估要求新生研讨班的学生匿名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但要少于半页纸:
①你认为安妮在得知芭芭拉打算帮男友在期末考试中作弊的事后,应该做些什么?
②基于你对于问题①的回答,写出理由。
该教师给学生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她把这些实例收集起来。当她课后浏览的时候,她有些惊讶地发现近60%的学生认为安妮应该对计划作弊的行为保持不作为。他们给出的理由各异,但是更多关注的是安妮和室友的关系。另外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安妮应该反对芭芭拉,试着劝她退出,一些支持的观点提到了学校的权威(举报)。
该教师与全班分享了这些结论,并要求他们发掘不同答案背后的价值观。
一场关于学术诚信的生动讨论随之发生(案例来源:Angelo& Cross,1993:272)
三、“微控制器编程“课程教学案例
为了在这么一堂不同的技术课上挑战学生对社会和道德问题的思考,教师设计了如下情形:
你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任职于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该公司开发代码的对象是医院重症监护室中病人生命保障系统的嵌入式微控制器。
你所在小组的软件产品是该公司生存的关键,如果该产品不能投放,那么公司就会倒闭,而你和其他员工因此会失业。
在就业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再就业很难。发货日期已经定下,介绍该产品的大型新闻发布会在即。不幸的是,当你们组的软件嵌入该产品后,你发现了一个能使设备瘫痪的故障,虽然几率很低。你知道该产品的第一次软件升级定在了发货后的三个月,而你也知道老板不会同意临时修复,推迟发货。这时你该怎么办?
他在投影上呈现了两个选择: ①发货;②报告故障。
他先让学生想想他们会如何应对并使用个人应答系统遥控器(类似我们的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投票工具)来提出他们的选择。
在揭晓答案前,他让学生先猜猜多数人会怎么选。
他让学生先跟搭档分享、比较每个不同选项背后的想法和价值观,然后才在全班对该事件进行讨论。(改编自 Jacobson,2002)
总结以上三位国外教师的教学案例,“伦理困境”教学的基本步骤:
1.选择一个特殊的道德问题。
2.选择或设计一个小案例(情景),要能真实地展示基本困境。
3.写出1-3个需要学生选择的立场,并解释说明该立场。
4.学生匿名写出简洁、诚实的回答。
5.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讨论、回答。
6.老师参与讨论,总结点评。
当然,你还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拓展:
1.让学生自己创建困境,或给他们分配任务,在与课程相关的学科、职业或日常真实生活中发现困境。
2.可以考虑让学生角色扮演从而在任务中加入表演元素,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从而探讨困境的一方面。
125jz网原创文章。发布者:江山如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25jz.com/10202.html